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与科技革命浪潮奔涌的时代背景下,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2025 年 5 月 10 - 11 日,来自央国企、上市公司、投资机构等领域的 150 余位产业先锋齐聚清华园,于 "新质生产力发展大讲堂" 这一智慧殿堂中,在院士专家、政策制定者与行业领袖的引领下,共同探索低空经济这一国家战略级赛道的发展路径。

精神领航|韩景阳:校训融合产业,指明创新方向
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韩景阳在开学致辞中,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的清华校训与低空经济发展理念深度交融。她强调,发展低空经济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是一场涵盖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创新实践。企业家既要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攻克核心技术壁垒,更需秉持开放共赢的生态思维,构建产业协同发展共同体,以创新为翼、生态筑基,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这番高屋建瓴的见解,为全体学员锚定了前行方向。

政策解码|傅桃生:把握三大关系,领航十万亿级低空产业
国家发改委傅桃生司长带来《正确处理三大关系,做中国低空经济十万亿级产业的领航人》主旨分享,深入剖析低空经济发展内核。他明确指出,技术突破是根基,政策引领是指南,产业落地是路径,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体系。这一论断为学员理解产业发展逻辑提供了重要理论框架。

值得关注的是,傅桃生博士(国家发改委经济与国防研究中心副主任)与中国低空经济产业研究院秘书长齐崇峰先生正式加入学院专家委员会。傅桃生博士受聘担任"中国低空经济产业创新经营领航千人培育计划" 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齐崇峰先生任委员,王影军院长现场颁发聘书。两位行业权威的加盟,将为学院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与产业实践等领域注入强劲动能。

学术前沿|沈映春:多维剖析产业全景,锚定发展坐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知识产权经济研究所所长沈映春教授,凭借主持多项国家级低空经济政策课题的深厚积淀,在《低空经济: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课程中,以国际化视野从应用场景、核心技术、机遇挑战等维度,对低空经济产业进行全景式剖析。她深入解读政策、技术与市场的协同逻辑,帮助学员在这片"新蓝海" 中精准定位,为产业创新发展绘制清晰路线图。

技术攻坚|兰旭东:揭秘技术变革,解锁万亿市场新机遇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兰旭东教授,作为航空动力与智能飞行控制系统领域的领军人物,在《低空经济的生产力的一种新经济结构》课程中,围绕技术如何重塑产业生态、智能飞行器商业化路径、民营企业技术突围策略等核心问题,以深入浅出的讲解揭示低空经济的技术内核与产业逻辑,带领学员探寻技术驱动下的万亿级市场机遇。

思想碰撞|全聚德之夜:产业链协同共话产业未来
以"让进步的人在一起,在一起的人更优秀" 为主题的交流晚宴在全聚德举行。这场活动不仅是美食盛宴,更成为产业链上下游思想碰撞的平台。学员们畅所欲言,分享行业洞见、探讨合作机遇,为深化产业协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政策筑基|李毅中:双轮驱动逻辑,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首任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部长,凭借深厚的理论功底与丰富实践经验,带来"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的双轮驱动逻辑" 深度解读。他从 "中国制造" 向 "中国智造" 的转型路径切入,系统阐释产业发展脉络,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政策理论根基。

安全护航|董志毅:构建安全治理体系,赋能产业稳健腾飞
中国民航局原副局长、中国航空学会低空经济首席专家董志毅局长,在《构建审慎包容的低空安全新治理体系》课程中,以民航安全体系改革主导者的视角,提出极具前瞻性的发展理念。他强调"管得住才能放得开,管不住就放不开,管得好才能用得久",针对 eVTOL 发展提出 "先载货后载人、先有人驾驶后无人驾驶、先隔离飞行后融合飞行" 的三阶段路线图,通过分级监管、合规运营指导及空域试点策略,帮助学员树立 "技术创新 + 场景拓展 + 科学规划" 的系统性思维,明确安全治理是产业爆发的前提保障。

略布局|姚乐:推动顶层设计落地,抢占区域发展先机
中国低空经济百人会执行理事长姚乐博士,深度参与国家低空经济顶层设计与地方试点规划,从政策制定者与产业推动者的双重视角,为学员搭建高维度、高效率的交流平台。他分享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的全流程策略,助力企业把握地方低空经济平台建设的战略机遇。

产业协同|徐枞巍:空天融合发展,注入产业新动能
安全部首席科学家、北京空天无人科技研究院院长徐枞巍教授,在《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课程中,深入剖析商业航天与低空经济的协同发展趋势,为我国空天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注入创新动能。

院士洞见|刘大响:筑就空中天路,开启低空经济黄金时代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航空动力领域开拓者刘大响,以《筑就空中天路让低空经济展高飞》为题,凭借半个世纪的科研积淀,从应急救援能源短板、产业协同机遇、森林草原智慧灭火系统等维度展开分享。他提出通用航空将成为国民经济"双循环" 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并以 "先急后缓、先易后难" 的发展策略,为低空经济绘制战略蓝图。刘院士虽已至耄耋之年,仍以赤子之心倾囊相授,其爱国情怀与专业精神令在场学员深受触动。

同学说|从光储充热到智能防控,两场实战课解码产业新图景
圣火新能源创始人王丰(新能源产业班黄埔一期班长)分享《新能源电力资产投资—— 从技术到商业的闭环逻辑》,揭秘光储充热一体化的 "绿色能源 + 经济收益" 双赢模式;西安天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炳辉则展示了涵盖 AI 与雷达技术的低空反无人机系统解决方案。两位学员的实战案例,生动诠释了低空经济 "软硬兼施、产融结合" 的发展特色,为行业实践提供宝贵参考。


未来可期|六月再聚首:共探低空经济深水区新征程
为期两天的课程圆满收官,九位权威专家的前沿洞察、两位学员的实战分享,构建起涵盖政策、技术、安全、战略的完整知识体系。2025 年,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再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政策红利与技术突破的双重驱动下,万亿级空天产业新赛道已然开启。
本次课程坚持"以学促产,以研促强" 理念,创新采用 "私塾辅导" 模式,实现企业需求与院士智慧的精准对接。期待学员们以此次学习为起点,于 6 月 28 - 29 日再聚首,继续深耕低空经济深水区,在时代浪潮中勇立潮头,共同书写产业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