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归来,清大EMBA再启程

执行力总跟不上,原来是三个原因!

管理运营 32
钱科宇

钱科宇 曾任金螳螂集团(行业第一)管理学院院长


邀请老师:13439064501 陈助理
主讲课程:战略落地与执行系统、 变革时代的战略管理、 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创新型组织的教练式领导、战略性目标绩效管理、目标为王——企业目标必达五步法、年度经营计划
在企业发展初期,高执行力主要依靠团队的创业激情和上级的亲力亲为。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工作总量增加、工作复杂性增加以及新员工的加入,使企业的运作显得滞重迟缓、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无果的现象屡有发生。

 

  首先要排除员工从一开始就不想把工作做好的可能。我们所看到的是新员工的激情远远胜于老员工,但是经过了一段时间后,新员工变成了“老油条”。所以可能性之一:激励出了问题,工作努力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原因何在呢?因为双方对工作希望得到的成果有分歧。下属确实做了工作,而且认为自己做得成果显著,但是,上司却不这么认为。久而久之,下属也就没有了积极性。

 

  目标是一项工作活动的结果,目标是在事先已经设定并且达成共识的。

 

  可能性之二:下属依然很想把事情做好,双方也对目标达成了共识,但下属在执行过程中不善于自我管理,抓不住重点,进展缓慢,最终没有完成工作。前文我们提到,目标管理的管控对象其实不是目标,而是计划。计划写得不好,执行就有难度,比如:“拜访A公司的相关人员,并送一些小礼品,以便达到有效的沟通。”相关人员是谁?送什么礼品?什么叫做有效的沟通,如何评价?计划的这种写法是很常见的,那么执行的时候就会有偏差,也做了,但是没做好、没做到位,等于没有做。而且这项计划很可能是另一个大计划的组成部分,因此导致了整体计划没能得以执行。

 

  可能性之三:计划不是孤立的,多项计划的协同才能实现最终结果,计划撰写必须严格遵照互相协同原则,各部门计划的制定不是各扫门前雪,而是自上而下进行统一协调。另外,计划的全面过程管控也是必须的,常用的管控工具是两个:计划表单管理和计划会议管理,可惜很多公司这两项都做得不到位。

 

  从上述的三个原因来看执行力问题:因为工作成果得不到上司认可,导致积极性不足;因为制定计划不严谨,导致执行偏差不到位;因为计划制定和管控过程的不严谨,导致执行起来有难度。可以归纳为:“不愿”、“不会”和“不能”。

客服微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