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归来,清大EMBA再启程

当兔子不再吃胡萝卜……(奖励与激励)

管理故事 112
1.兔王遇到的难题

南山坡住着一群兔子。在蓝眼睛兔王的精心管理下,兔子们过得丰衣足食,其乐也融融。可是最近一段时间,外出寻找食物的兔子带回来的食物越来越少。为什么呢?兔王发现,原来是一部分兔子在偷懒。

2.奖励的必要性

兔王发现,那些偷懒的兔子不仅自己怠工,对其他的兔子也造成了消极的影响。那些不偷懒的兔子认为,既然干多干少一个样,那还干个什么劲呢?一个一个跟着偷起懒来。于是,兔王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宣布谁表现好谁就可以得到他特别奖励的胡萝卜。

3.随意奖励,激起不满

一只小灰兔得到了兔王奖励的第一根胡萝卜,这件事在整个兔群中激起了轩然大波。兔王没想到反响如此强烈,而且居然是效果适得其反的反响。

有几只老兔子前来找他谈话,数落小灰兔的种种不是,质问兔王凭什么奖励小灰兔?兔王说:“我认为小灰兔的工作表现不错。如果你们也能积极表现,自然也会得到奖励。”

4.兔子们学会了变脸

于是,兔子们发现了获取奖励的秘诀。几乎所有的兔子都认为,只要善于在兔王面前表现自己,就能得到奖励的胡萝卜。那些老实的兔子因为不善于表现,总是吃闷亏。于是,日久天长,在兔群中竟然盛行起一种变脸式(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工作作风。许多兔子都在想方设法地讨兔王的欢心,甚至不惜弄虚作假。兔子们勤劳朴实的优良传统遭到了严重打击。

5.有规矩才能成方圆

为了改革兔子们弄虚作假的弊端,兔王在老兔子们的帮助下,制定了一套有据可依的奖励办法。这个办法规定,兔子们采集回来的食物必须经过验收,然后可以按照完成的数量得到奖励。

一时之间,兔子们的工作效率为之一变,食物的库存量大有提高。

6.注意奖励制度的改革

兔王没有得意多久,兔子们的工作效率在盛极一时之后,很快就陷入了每况愈下的困境。兔王感到奇怪,仔细一调查,原来在兔群附近的食物源早已被过度开采,却没有谁愿意主动去寻找新的食物源。

有一只长耳朵的大白兔指责他惟数量论,助长了一种短期行为的功利主义思想,不利于培养那些真正有益于兔群长期发展的行为动机。

7.当规矩被破坏之后

兔王觉得长耳兔说得很有道理,他开始若有所思。有一天,小灰兔素素没能完成当天的任务,他的好朋友都都主动把自己采集的蘑菇送给他。兔王听说了这件事,对都都助人为乐的品德非常赞赏。

过了两天,兔王在仓库门口刚好碰到了都都,一高兴就给了都都双倍的奖励。此例一开,变脸游戏又重新风行起来。大家都变着法子讨好兔王,不会讨好的就找兔王吵闹,弄得兔王坐卧不宁、烦躁不安。有的说:“凭什么我干得多,得到的奖励却比都都少?”有的说:“我这一次干得多,得到的却比上一次少,这也太不公平了吧?”

8.胡萝卜也会失去激励作用

时间一长,情况愈演愈烈,如果没有高额的奖励,谁也不愿意去劳动。可是,如果没有人工作,大家的食物从哪里来呢?兔王万般无奈,宣布凡是愿意为兔群做贡献的志愿者,可以立即领到一大筐胡萝卜。布告一出,报名应征者好不踊跃。兔王心想,重赏之下,果然有勇夫。

后来,所有的兔子都得到了大量的胡萝卜,胡萝卜也就失去了它原先的激励作用。

故事主要是的讲一个激励机制的问题。我们发现兔群经历了没有激励-随意激励-不完善的标准化激励-破坏激励-激励失效的过程。对此,我们获得的启发是:

1、激励机制有必要设立;

2、激励机制要标准化、规范化、全面化;

3、激励机制要落足长远,不能目光短浅、涸泽而渔,既要能鼓舞士气,又要保证组织的长远发展基础;

4、机制制定以后必须严格执行,领导者不能带头破坏;

5、仅有激励机制是不够的,必须和惩罚机制等结合起来。

——从兔子的故事不难看出这样一个绩效管理的历程:无绩效管理(大锅饭)、主观化绩效管理(领导个人意识)、客观化绩效管理(绩效制度保障)、持续运行中的制度改善维护。

兔王针对问题一次次的进行了变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过最后困扰兔王的还是一个如何持续有效的维护绩效体系。不能一成不变的运用老的管理体系,要不断的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维护改善体系,绩效体系更是不例外。

其实故事应该没有结束,兔王应该成立一个兼职的绩效管理委员会,从兔群的各个层级选去代表,持续的改善维护兔群的绩效体系。同时,根据体系的要求制定出更详细的“食物采集管理制度”,并宣导到每一只小兔,然后在严格执行,配以监督检查,奖惩并举。兔王老先生也许就不会再会被如何分配胡萝卜而困扰了。

管理的核心不是管事,而是管人。

要让下属努力工作,规矩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建立彼此的信任机制,而且要为下属指明方向,让全体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推进。这样才能不断去伪存真,让有才能的人发挥自己的真实才能。

而且在制度执行上,兔王还犯了朝令夕改,而且法令没有一个准确的量化,没有长远考虑,而且权利高度集中,产生了一堆逢迎的事件。

中国的打工仔就是太“聪明”,你法令再严苛,主要看针对什么人,对于有进取心的人,他会在规矩内不断的为了利益最大化而努力工作。而对于懒散的人,只会不断钻法令的空子。所以一旦发现有钻空子的人就要有对应的严厉的处罚措施,同时要把目标定好,制定一个比较难钻空子的奖励机制,由专人执行。

#####$$$$$----- 经典管理小故事:管道的智慧111
1801年,有两位年轻人,一个叫柏波罗,一个叫布鲁诺,他们是堂兄弟,都是雄心勃勃的人。他们住在意大利的一个村子里。
两位年轻人从小就是要好的伙伴。他们都有雄心勃勃的梦想。
 
他们常常没完没了地谈论,在某一天通过某种方式,让自己可以成为村里最富有的人。他们都很聪明而且勤奋,他们所需要的只是机会。
 
有一天,机会来了。村里决定要雇用两个人把附近河里的水运到村广场的蓄水池里去。村长把这份工作交给了柏波罗和布鲁诺。
 
两个人各抓起两只水桶奔向河边开始了他们辛勤的工作。当一天结束时,他们把村广场的蓄水池装满了。村长按每桶水一分钱付钱给他们。
 
“我们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布鲁诺大喊着,”我简直不敢相信我们的好运气。”
 
但柏波罗却不是这样想的。
 
他的背又酸又痛,用来提那重重的水桶的手也起了泡。他害怕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去做同样的一工作。于是他发誓要想出更好的办法,来将河里的水运到村里来。
 
“布鲁诺,我有一个计划,”第二天早上,当他们抓起水桶往河边奔时柏波罗说道,“一个桶水才1分钱的报酬,却要这样辛苦地来回提水,我们不如修一条管道,将水从河里引进村里去吧。”
 
布鲁诺愣住了。
 
“一条管道?谁听说过这样的事?布鲁诺大声地嚷道,‘柏波罗,我们拥有一份很棒的工作。我一天可以提100桶水,一天就是1元钱!我已经是富人了!一个星期后,我就可以买双新鞋。一个月后,我就可以买一头牛。6个月后,我还可以盖一间新房子。我们有全镇最好的工作。我们这辈子都不用愁了!放弃你的管道幻想吧。”
 
柏波罗不是一个容易气馁的人,他耐心地向他最好的朋友解释这个计划,可惜的是并不能改变布鲁诺的想法。于是柏波罗决定,即使自己一个人也要实现这个计划,他将一部分白天的时间用来提桶运水,用另一部分时间以及周未的时间来建造他的管道。他知道,要在像岩石般坚硬的土壤中挖出一条管道是多么艰难的事。因为它的薪酬是根据运水的桶数来支付的。他知道在开始的时候,自己的收入会下降。他也知道,要等上1年,2年,他的管道才能产生可观的效益。便柏波罗坚信他的梦想会实现,于是他全力以赴地去做了。
 
不久,布鲁诺和其他村民就开始嘲笑柏波罗了,称他为“管道建造者柏波罗”。布鲁诺挣到的钱比柏波罗的多一倍,并常向柏波罗炫耀他新买的东西。他买了一头毛驴,配上全新的皮鞍,拴在了他新盖的两层楼旁。
 
他还买了亮闪闪的新衣服,在饭馆里吃着可口的食物。村民尊敬地称他为布鲁诺先生。他常坐在酒吧里,掏钱请大家喝酒,而人们则为他所讲的笑话而格外的高声大笑。
 
当布鲁诺晚上和周未在吊床上悠然自得时,柏波罗却还在继续挖他的管道。头几个月里,柏波罗的努力没有多大的进展。他工作得很辛苦--比布鲁诺的工作更辛苦,因为柏波罗晚上、周未也还在工作。
 
但柏波罗不断地提醒自己,实现明天的梦想是建立在今天 的牺牲上面的。一天一天过去了,他继续地挖,一次只能挖1英寸。
 
1英寸又1英寸……成为1英尺。他一边挥动凿子,打进岩石般坚硬的土壤中,一边重复这句话。1英寸又1英寸……成为1英尺,然后10英尺,……20英尺……100英尺……
 
“短期的痛苦带来长期的回报。”每天的工作完成后,筋疲力尽的柏波罗跌跌撞撞地回到他那简陋的小屋时,他总是这样提醒自己。他通过设定每天的目标来衡量自己的工作成效。他这样一直坚持下来,因为他知道,终有一天,回报将大超过此时的付出。
 
每当他入睡前,耳边尽是酒馆中村民的嘲笑声。“目光要牢牢地盯在回报上。”他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这句话。
 
就这样一天天,一月月地过去了。有一天,柏波罗意识到他的管道已经完成了一半了,这也意味着他只需提桶走一半路程了。柏波罗把这多出的时间也用来建造管道。终于,完工的日期越来越近了。
 
在他休息的时候,柏波罗看到他的老朋友布鲁诺还在费力地运水。布鲁诺的背驮得更厉害了,并由于长期的劳累,步伐也开始变慢了。布鲁诺显得很生气,闷闷不乐,好像是为他自己注定一辈子要运水而愤恨的样子。
 
他在吊床上的时间减少了,却花更多的时间泡在酒吧里。当布鲁诺进来时,酒吧的老顾客们都窃窃私语:“提桶人布鲁诺来了。”当镇上的醉汉模仿布鲁诺弓腰驮背的姿势和他拖着脚走路的样子时,他们都咯咯地大笑。布鲁诺不再习酒请大家喝了,也不再讲笑话了。他宁愿独自坐在漆黑的角落晨,被一堆空酒瓶所包围。
 
最后,柏波罗的重大时刻终于来了--管道完工了!村民们簇拥着来看水从管道中流到水槽里!现在村子里有源源不断的新鲜水了。附近其他村子里有人也都纷纷地搬到这个村子中来了,于是这个村子就发展和繁荣起来了。
 
管道一完工,柏波罗就再也不用提水桶了。无论他是否工作,水都一直源源不断地流入。他吃饭时,水在流入。他睡觉时,水在流入。当他周未去玩时,水还在流入。流入村子里的水越多,流入柏波罗口袋里的钱也就越多。
 
心语:
 
这是国外版的愚公移山的故事。我们为许多人缺乏远见而感到悲哀。但现实令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大多数人是生活在一个“提桶”的世界里,只有一小部分人敢做建造管道的梦。你是谁?提桶者还是管道建造者?

客服微信

返回
顶部